目前,我國在推行垃圾分類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我們必須站在新時代的新高度,深刻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努力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即處理和利用垃圾。
1、行業背景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我國垃圾產生量急劇增加,城市垃圾也以每年8-12%左右的增幅快速增長,垃圾的成分也發生較大的變化。垃圾分類和回收被普遍認為是解決這一困境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環節。
2017年,國家發改委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了《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實施方案》,為我國垃圾分類體系的實施奠定了路線圖。與此同時,各省市相繼出臺強制分類實施方案,開始通過完善頂層設計來彌補不足,提高垃圾分類的法制化水平和全民參與程度。此后,國家、省、市三級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實施,相關工作將開始邁出實質性步伐。
2、垃圾分類處理設備行業前景
目前中國垃圾處理主要是垃圾填埋、垃圾焚燒和高溫堆肥三種方法。垃圾填埋為目前解決城市生活垃圾的最主要方法。然而,隨著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靠近城市的適用的填埋場地愈來愈少,開辟遠距離填埋場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運輸費用,因此這一方法正在逐步淘汰。
垃圾焚燒是通過適當的熱分解、燃燒、熔融等反應,使垃圾經過高溫下的氧化進行減容,成為殘渣或者熔融固體物質的過程,是全球各大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高溫堆肥垃圾處理是指,通過可堆肥垃圾產生的大量繁殖細菌和真菌分解垃圾中的有機物,并且釋放能量形成高溫;高溫可以殺死病菌和蟲卵,同時產生農家肥料或沼氣等資源用于燃料或發電。推動垃圾分類成為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
2019年6月,上海宣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試行,7月將全面正式實施。“垃圾分類”這一話題撞入大眾視野,網絡新聞,電視媒體等都紛紛進行報道討論。當7月1日《條例》正式實施后,“垃圾分類”的熱度爆發增長,風頭無量。艾媒咨詢師認為,中國公眾和上海民眾對于“垃圾分類”方法和政策,仍都處于適應學習階段,因此“垃圾分類”的話題熱度還將持續一段時間。